马拉松何以这么“热”

❤

光明网评论员

金秋十月,是举办马拉松的黄金季节。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20日当天,全国就有至少20场马拉松赛事举行。饶是如此扎堆,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签难求”。就拿这个周日就要鸣枪开炮的北京马拉松来说,报名人数超18万,再创纪录,有网友调侃“中签就像中大奖”。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的马拉松,大有城市新潮文化的范儿,但其实它出现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时间并不算长。过去,它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属,直到1988年北京马拉松“开了个口子”,首设“半马”“迷你马”项目,赛道上才出现了业余选手的身影。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马拉松在中国进入快速扩散阶段。据官方数据,2011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还只有22场,但到了2017年已井喷至800多场。更令人惊喜的是,2023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达到约580场,参赛总人次近550万,31个省份的500多个县市都加入了这场“嘉年华”。

从时间线来看,马拉松在中国的“出圈”曲线斜率,几乎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曲线密切相关。广为引用的一项研究结论是,当人均GDP高于3500美元时,人们会选择静态文化消费,如看电影等;而超过5000美元时,人们会开始关注健康问题。2011年,我国人均GDP迈过5000美元大关并节节攀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马拉松热”在中国出现并持续升温的主要支撑。

在诸多运动中,跑步似乎是最简单的。当你脑海中闪过“跑步”的念头,身体就可以像这个词语所拥有的含义一样运动起来。它不需要你有特别的成本投入,只要你有一双跑鞋,走出家门,就可以马上开始。没错,对于不少人来说,跑步尤其是长距离的跑步是枯燥的、单调的,但那种突破自身极限的快乐、每一步都算数的正反馈,给跑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振奋和意志磨练。跑马,早已突破了强身健体的意义范畴,成为人们定义自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彰显。

中国马拉松赛事渐入佳境,离不开多座城市的热烈回应。城市治理者对办赛乐此不疲,是经济账本算出来的,但也不仅仅是。的确,大量跑友的到来,会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这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在主办方精心设计的跑马路线中,能为城市代言的多个经典景点被串珠成链,成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和Slogan(标语)。在这个再造的、充满仪式感的城市空间内,城市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凝练,不同的人们——不仅是跑道上的跑者,也包括现场或远程“在场”的旁观者,对于城市文化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中蕴藏着强大的情感和智慧资源,正是城市未来发展无形但宝贵的财富。

社交媒体上的狂欢和线下消费的火热,在很多时候,让人们似乎淡忘了,马拉松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健身项目,而是一项竞技项目,其追求突破和极限的理念,本身就预示了风险的存在。而且,马拉松赛事影响范围广、牵涉部门多、资源协调难、服务保障要求高,说它是所有赛事中最难管理的也不为过。由此说,要接住“马拉松热”的流量,还真的是要少一些侥幸,多一些对体育精神的敬畏,别一心想着流量变现,只有拿好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剧本”,在赛事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从长计议,才能真正释放马拉松赛事的累积效应。

险峻岩体装上“千里眼” 可实时“体检”实时“汇报”

黑龙江多地今明天有阵雪出没 南部局地今有轻雾或轻度霾

黑龙江省讷河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跆拳道——2023世界大满贯冠军系列赛暨奥运直通卡赛:宋洁获女子67公斤级冠军

以军称过去一天共对黎境内超过140个目标发动空袭

运动员乘船入场!巴黎奥运会将于27日凌晨在塞纳河上开幕

2025年春节假期南铁累计发送旅客677.1万人次

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

大帝的无效复出,杜兰特的有效复出,马刺的大逆转

奇才官方:球队与后卫埃里克-史蒂文森签下一份10天短合同

陕西省永寿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2

车企智博会秀AI,周鸿祎期待大模型上车提升“智商”

马拉松何以这么“热”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