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突破!高铁运营里程达4.7万公里 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

  据国铁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约16.2万公里,其中高铁约4.7万公里。铁路发展的背后,是我国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铿锵足迹。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7万公里,如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所研究员卢伟的解读。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7万公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铁运营里程增长

  助力我国促消费扩内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所研究员 卢伟:第一,高铁运营里程增长,助力我国促消费、扩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创新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高铁的高时效性和客运专用的特点,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客运服务能力短缺,尤其是大容量、高速度、长距离的客运服务短板,加速了人员、商品、信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进而增强了不同城市之间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的交流。

  这种流动不仅带来了消费观念的变化,还促进了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同时,高铁的开通和普及也缩短了旅行的时间,激发了大众的旅行需求和兴趣,带动了旅游消费。

  高铁运营里程增长

  助力我国促投资稳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所研究员 卢伟:第二,高铁运营里程增长,助力我国促投资、稳增长。高铁建设项目投资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1亿元的高铁投资直接带动冶金、建筑、制造等关联产业投资3亿元左右,创造就业岗位2200多个。

  一组复兴号动车组有四万多个零部件,能够辐射六百余家一级配套企业,1500余家二级供应商,形成五倍的产业拉动效应。高铁投资的成熟效应,也助力我国稳投资、稳增长。

  高铁运营里程增长

  助力培育新区域增长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所研究员 卢伟:第三,高铁运营里程增长,助力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是经济增长极的区域地理载体,区域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集聚往往都发生在区域运输的线路上,要么位于内河和沿海的港口城市,要么就坐落于铁路汇集的交通枢纽。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技术,它庞大的网络对于提高区域可达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所引发的客流、商流和信息流也加快了高铁沿线区域流量经济的形成。

  随着我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结构得到改善,区域经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愈加明显和集中,主导产业得到加强,区域经济的集聚作用将催生出新的区域增长极。

(央视新闻客户端)

河北省昌黎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启幕 多家两岸机构“缔结金兰”

秋分|秋已平分催节序,月还端正照山河

黑龙江省同江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3

辽宁省抚顺市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1

江西省丰城市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黑龙江省鸡东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新春走基层)小村里搞起了“鱼王”争霸赛

雪豹一家四口夜巡祁连山 看“雪山之王”走猫步

冠军拿到手软!吉大学生车队又双叒拿到全国冠军啦!

大理市凤仪镇村企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如火如荼

2023年全国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7万次

再突破!高铁运营里程达4.7万公里 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