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沿着农民版画的印迹 听“老版画人”述说农村变迁

侠名

中新网重庆2月27日电 (李雪)“这幅画记录了粮食丰收后农民送公粮的场景,有的挑担子、有的用独轮车推,热闹得很。”望着眼前名为《送公粮》的农民版画,今年81岁的何星国滔滔不绝。他珍藏的这幅《送公粮》,曾于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重庆:沿着农民版画的印迹 听“老版画人”述说农村变迁
(图侵删)

  近日,正值重庆綦江农民版画进京展出40周年之际,綦江农民版画院展出了一大批农民版画新老作品,近十位年过半百的“老版画人”再聚首,述说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现在国家取消了公粮,农民们更幸福了。”年轻时,何星国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每年都要送公粮,他用版画真实鲜活地记录了这一场景。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因为版画改变了命运,后来被选拔到当地文化站,与农民版画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村子都在开荒田、修公路,那一代人是真正的‘开山人’。”在作品《开山的人》面前,年过古稀的李宗顺不由得发出感慨。“你看这幅画,那时候插秧、打谷、挑谷、碾米……全靠人力。”他指着《碾新谷》版画作品说,农忙时他们就去帮亲戚家打谷,很多人一起做农活,现在很多地方都是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大大节省了人力。

图为李宗顺在展厅观看作品。李雪摄

  作为当年进京展出的农民版画作者之一,李宗顺告诉记者,在40年前,多数农民版画作者都是工人和农民,他自己也是机械厂的工人,平时都是抽空创作。他还记得当时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来指导,没有教室,就在院坝里上课,“现在的教室修得又大又亮,孩子们想要学习版画可幸福多了”。

图为版画作品《坝坝直播助农振兴》。李雪摄

  20世纪80年代,是綦江农民版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近年来,綦江农民版画以民间美术的画面构成、人物造型、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艺术语言作为养料,吸收、消化并注入了新的绘画元素,不断探索、创新。如今,新一代农民版画作者以更加成熟的技法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

  在农民版画《坝坝直播助农振兴》作品前,“老版画人”孟何平看着眼前的作品,回想起自己的孙女也在村里直播卖农产品。“现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农民生活一天一个样。这些高科技,我们这代人是搞不懂了。”他笑着说。(完)

【编辑:田博群】

虚假刷单、虚构营运收入主张停运损失成都一网约车司机因提供虚假证据被罚款2万元

飞往上海航班突发!延迟起飞!当他走进机舱时,掌声响起

外媒: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将参加2025年总统大选

(新春走基层)春节“不打烊” 浙江建设一线奋战新年“开门红”

冒充消防员、“假培训”真带货……揭秘“消防诈骗”的八大套路

民政部财政部部署为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

第七届“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汽车拉力赛发车 途经中老泰马四国

江海直达!首艘万吨级海轮直航重庆 运输时间缩短20天

巴特勒26+8鲍尔27+8 热火胜黄蜂

(乡村行·看振兴)贵州黔西丘林村:“赏花经济”让村民吃上“绿色饭”

遭帮派武装袭击 海地太子港一码头暂停运营

黑龙江首份企业自主签发RCEP原产地声明落地哈尔滨

重庆:沿着农民版画的印迹 听“老版画人”述说农村变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