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把“真问题”凝炼出来 将“真本事”锻炼出来

侠名

“到现场就是不一样,感觉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一下子变活了!”体验完一天市政道路检测工作,走出中建三局武昌滨江地下环线项目部,谢成虽已汗流浃背,却意犹未尽。

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把“真问题”凝炼出来 将“真本事”锻炼出来
(图侵删)

这是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理实一体化”施工现场教学活动的一幕。“工地当课堂,学院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讲课,这种新颖的模式,可让学生更直观接触最新工艺技术、管理流程,学得快、记得牢、能回味!”该校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文学说。

“工地当课堂”的背后,是我国工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推动制造强国、高质量发展,工程人才须臾不可缺。能担大任的工程师从哪里来?离不开校企协作。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校企协作常常“貌合神离”,工程人才培养多依赖建模、仿真、算法、理论,离生产实际远,育人实效受限。

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升级;“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启动……它们有一个共同指向——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离现场近些、再近些!

空间上从校园到企业,将车间当作课堂、将厂房当作实验室,让学生在工程现场收获新知识、炼就真本领。

“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为什么这台盾构机的油泵启动不了?”巨大的盾构机旁,围满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盾构维修现场工程师试点班的学生,中铁工服装备分公司西南区域中心副总工程师、企业导师吴沫,指着故障处问道。

“好像是出口的问题。”

“控制阀组状况不太正常……”

七嘴八舌的讨论,加上吴沫层层深入地引导,终于,症结找到了:是油泵出口控制阀组的一个弹簧老化,动作不到位引发了故障。

在吴沫指导下,学生们现场更换了弹簧,盾构机的“大转子”终于又转了起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过去以课堂和学校实验室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学习、生产实践、问题处理是‘三张皮’。”吴沫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到企业生产一线现场教学,将岗位职业标准、技术要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打开了学生眼界。

形式上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把“真问题”凝炼出来,将“真本事”锻炼出来。

上午,带着扳手和螺丝刀跟随企业导师陈峰进入车间,观察设备运转,参与研发小组讨论,设计技术方案;下午,研究设备,查阅资料,和导师进一步分析技术要点……渐渐地,在车间里的“庞然大物”——4000T双动环梁液压插销升降系统面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方向硕士生王少坤少了陌生、忐忑,多了亲切、自信。

项目即将测试之际,技术人员突然出差,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顶替。“交给我吧,一定完成!”王少坤主动请缨。

得到允许后,王少坤一头扎进了车间,反复测算、凝神思考……一周后,他拿出了测试方案。

调试开始了!没过多久,平台开始倾斜,角度越来越大,众人的心悬了起来。但王少坤却一点儿也不慌——他的方案早已预见到这一点,并给出了解决办法。最终,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真棒!他们正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工程师!”陈峰满面兴奋。

内容上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渐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进入企业后,自己的专业所学究竟够不够用?对于这个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机械专业2021级学生杨千心里也曾“打鼓”。她的研究项目是机器人工程,涉及机械、电气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

好在,企业导师、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新早已帮她拟定了“进阶式”学习计划:研一在校期间,选修图像处理课程,努力提高编程能力;有了这些基础,入企后识别、记录工程现场潜在问题,了解客户需求,通过硬件选型、算法设计来实施与验证。

进入企业后,杨千感到的,不是“如履薄冰”,而是“如鱼得水”。

(本报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黎以冲突爆发以来 黎方已有2306人死亡

贵州省思南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3

黑龙江省北安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青海互助:“大地之锅”助推农特产品增值增收

我科学家揭示过敏反应关键机制

通胀愈演愈烈,美国两党忙甩锅|新漫评

观众满意度调查发布!六部高满意度佳作共掀春节观影热潮

英国警方在克利夫顿吊桥的行李箱中发现人体遗骸

不得传播暴饮暴食直播!防范外卖餐饮浪费新规出台

驼梁再现华北豹

2024年沈阳发放汽车补贴资金约15亿元

奇才官方:球队与后卫埃里克-史蒂文森签下一份10天短合同

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把“真问题”凝炼出来 将“真本事”锻炼出来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