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

原标题: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图侵删)

7月6日,小暑节气,湖口县生态巡护员雷小金和队友沿着鄱阳湖湿地展开巡查。这些原本以捕鱼为生的专业渔民,4年前变为生态巡护员。不变的是工作地点,变化的是工作方式。

2020年,该县整合各项自然资源管护资金,开发利用公益性岗位吸纳转岗湿地渔民就业,优先选聘沿江沿湖10个乡(镇、场)的湿地渔民为生态巡护员,守护总长54公里(长江岸线24公里、鄱阳湖30公里)江湖岸线湿地安全。

“被聘为生态巡护员的渔民有66人,他们每天在责任区内水域及周边山林巡护,每人每年工资约2万元,加上湿地生态补偿等各类政策性补贴,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湖口县林业局野保站负责人余祖德介绍。

“我们没有其他技能,50多岁出去找工作也很难。”雷小金说,没想到在家门口成了一名“生态保安”。

在余干县康山大堤,袁阳宝顶着烈日巡湖,协助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捕猎,保护江豚和候鸟。袁阳宝在鄱阳湖捕了30多年的鱼,2021年上岸,当起了湖区巡护员,实现从捕捞者到守护者的转型。

永修县结合退捕渔民就业安置需要和禁捕监管实际需求,遴选了20名退捕渔民充实到巡湖队伍中。队员们每天在熟悉的鄱阳湖、修河和潦河永修段分段巡逻,实现全流域巡查,协同配合水上执法检查。

“我们全力以赴帮助退捕渔民再就业,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永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已为128户退捕渔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67.88万元,为19名退捕渔民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9.5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37个。

鄱阳湖畔的余干县禁捕退捕转产转业蔬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瓜果满园,一辆辆大货车从基地仓库驶出,将新鲜瓜果运到省外市场。

余干县瑞洪镇针对渔民多的实际情况,建立渔民转产转业蔬菜种植基地,吸纳当地100余名渔民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我在种植基地干活,同时还承担5亩地的管理任务,有提成、分红,月收入6000多元,还能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转产渔民张小华在水上生活多年,上岸后不懂种植技术,当地通过举办多场技术培训,让张小华这个种植门外汉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成了种植基地的技术骨干。

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对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退捕渔民,由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渠道,有效开展培训,确保其掌握1至2项农业生产职业技能。对有意愿进入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退捕渔民,由人社部门加强对接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让他们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能。同时,将退捕渔民认定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

据悉,自长江、鄱阳湖10年禁渔全面实施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渔民基本养老和转产就业指导意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6.3万名退捕渔民纳入相应社保范畴,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强化产业帮扶和创业扶持,全省5.04万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徐黎明)

蜂蛹大量上市 医生提醒:这些人群谨慎食用

青海西宁:预防出生缺陷科普活动走进婚姻登记处

暑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百亿人次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丨镁佳科技CEO庄莉: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产品落地最好的国家

福建多地持续暴雨已达7天 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低影响少冲击最大限度保留生态 侨乡泉州擦亮“城市之眼”

陕西省黄龙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灵璧一7岁女童与家人走散,民警快速找回

龙岩机械装备向新求质

西甲名宿在香港大球场献技 近八千球迷入场追星

马东铁项目持续打造“绿色铁路” 获颁“永续性基建”认证

辽宁辽阳雪后初霁 航拍古城别样风光

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