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鲁木齐11月13日电 (苟继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2日下午举行12项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向8个发掘地移交3175件文物,让文物“归乡”。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介绍,此次移交的文物时代早至青铜时代,晚到宋元时期,文物质地包含石、陶、骨、木、铜、金、玻璃等,种类含生产生活工具、武器、装饰品等,是新疆迄今为止单次移交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的一次。
库车友谊路墓地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是本次移交项目中文物数量最多的,共移交2100余件,其中近1700件文物将分配给龟兹博物馆,以丰富其藏品。
“通过移交补充进来的文物,可以有效改善龟兹博物馆文物品种单一且数量偏少的窘况,让观众通过观看出土文物,领略和感受历史上西域与中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十分密切的关系,展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库车市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高贤志说。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已先后向自治区本级、地(州、市)、县(市、区)的25家博物馆移交文物近5000件。(完) 【编辑:李润泽】
打通“大动脉” 畅通“微循环”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
(新春走基层)广西桂林:小年夜团圆饭 二十年的坚持让爱心仍在继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