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京西人工湿地引来上百种野生鸟类

小编

依山傍水、芦苇荡漾,鸟儿嬉戏、鱼儿成群…… 10月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北京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房山区的牛口峪湿地公园,园中的游客纷纷赞叹,牛口峪湿地这一处年轻的打卡地、观鸟爱好者的聚集地,其水源竟是出自于燕山地区处理达标后的工业和生活废水。

秋风拂过牛口峪湿地公园,水鸟在蓝天下盘旋,水中可见大大小小的鱼群,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沿着公园里的栈道,跟随流水的声音,行至一处泄水渠形成的小瀑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瀑布的流水竟是排放的工业用水。

对此,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隗永齐解释说,牛口峪湿地公园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作为水源,二是湿地已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几年的五一、十一假期,公园的日客流量能达到上万人次。

在一片宽阔的水域岸边,园方设置有一台望远镜,游客们纷纷在这里排队观鸟,有人还用手机翻拍望远镜中的鸟类影像。“自从牛口峪水库变成湿地公园后,引来很多野生鸟类到此觅食、栖息,成为当地一道非常有趣的自然景观,我和街坊邻居经常在这里散步。”家住湿地附近洪寺村的刘女士笑呵呵地说,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冬季,经常有摄影爱好者背着“长枪短跑”来湿地拍鸟,记录下很多鸟类的精彩瞬间。

据了解,牛口峪湿地公园的前身是牛口峪水库,水库建在马刨泉河上,1959年开始施工,1972年建成投用,成为汇集燕山石化生产、生活废水的库区,可对废水作简单的生物氧化处理,同时兼具蓄洪的功能。但那时的牛口峪水库污水处理水平所限。

水库是如何变身为湿地的?据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首席专家李军良介绍,2017年,燕山石化采用“天然处理湿地”设计理念,将达标排放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和景观利用,建成全国工业区内首个人工湿地 —— 牛口峪湿地。

李军良还说,湿地建成后,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环保治理的工业背景,成功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还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科普基地、中小学生教育基地、翠鸟摄影基地等。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燕山石化牛口峪湿地占地1.4平方公里,相应汇水面积80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超过140种野生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雀鹰、红隼等,极为珍贵的翠鸟、震旦鸦雀成为了牛口峪湿地的生态标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辽宁省抚顺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3

辽宁省沈阳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陕西省凤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1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

社区居民与文艺爱好者同台演出迎国庆

贵州省安龙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长江中下游降雨增多 华北东北警惕强对流天气

透过多维数据看经济发展“暖”意浓 多领域蓄势聚能稳步前行

河北省定州市发布大雾红色预警

甘肃省临潭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2

降雪降温天气小麦如何安全越冬?办法来了→

贵州中西部未来几天雨雪连连 贵阳最高温在冰点上下徘徊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京西人工湿地引来上百种野生鸟类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