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赏文物、寻“小龙” 游客涌入博物馆“拜年”

❤

中新网上海1月30日电 题:赏文物、寻“小龙” 游客涌入博物馆“拜年”

(新春走基层)赏文物、寻“小龙” 游客涌入博物馆“拜年”
(图侵删)

  中新网记者 王笈

  乙巳蛇年春节,中国多地博物馆涌入大量游客。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林先生连续第六年走进上海博物馆“拜年”,“最初是出于爱好,现在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上博每年春节都会举办生肖展,生肖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文物让生肖更具象化,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肖文化。”

  今年,上博举办“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展出西汉蛇纲网状铜器、战国中晚期漆木匜形杯等13件(组)馆藏与借展文物。展厅里走完一圈,林先生对蛇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原先蛇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可能是比较邪恶的,比如动画片《葫芦兄弟》里的‘蛇精’;现在通过博物馆的宣传,知道了蛇在中国民间还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吉祥富贵的寓意。”

  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其无足而水陆畅行,冬眠或蜕皮后宛若新生,种种特质令古人敬畏并将其神化。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的灵影遍布于中国早期文明中。

“伏羲女娲捧日月”画像石拓片。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

  此间展出的“伏羲女娲捧日月”画像石拓片,拓自四川新津县东汉宝子山崖墓一号石棺后挡的画像石。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各持巾带,两尾交缠,象征着化育万物,反映了先民子嗣繁衍、升天成仙的信仰。伏羲、女娲是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和保护神,也是蛇图腾崇拜的人格化。根据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这类图像在汉代广泛流行,多见于河南、四川、重庆、山东、陕西等地的墓葬和石阙。

  清代陕西皮影“青蛇架”是传统影戏剧目《白蛇传》演出所用道具,为青蛇府邸大型景片,在戏中起到交待地点、衬托氛围等作用。其造型庞大,精雕细镂,敷彩以红、绿、黄、黑为主,对比鲜明,营造出一派光怪陆离的景象。蛇虽为“五毒”形象之一,但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因民间有端午节驱“五毒”的习俗,影戏《白蛇传》常作为端午时令戏演出,有驱疫求吉的寓意。

白釉蛇耳瓷奖杯。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

  蛇也以蜿蜒之姿,游弋于世界文明的长河。展厅中的19世纪末白釉蛇耳瓷奖杯由德国皇家柏林瓷厂烧制,该瓷厂的产品被欧洲王室贵族争相收藏。在古希腊神话中,蛇常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等人物相联系,蛇纹因此象征知识和智慧,也象征治愈、死亡和重生。

  “蛇亦邪亦正的双面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复杂情感与无尽想象,也是不惧艰难、化恐惧为力量的智慧象征。”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在蛇年新春之际,上博邀请观众一起见证灵蛇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的绵延与变迁,感受灵蛇文化跨越山海、连接各民族的精神共鸣。“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汲取智慧与勇气,迎接蜕变与新生。”(完)

【编辑:姜雨薇】

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莫斯科州音乐厅恐袭事件受伤人数升至551人

蒋述卓教授从教四十周年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辽宁检察机关依法对杨振福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黎真主党媒体确认舒库尔在以军袭击贝鲁特南郊时丧生

黑龙江大庆打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质量认证助力“四川造”小家电出口欧盟澳洲

鸟击引起发动机起火 一波音飞机在美国新泽西州起飞后迫降

江苏省淮安市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_1

获评国家“一级”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的“升级之路”

食用南瓜有十不宜,别不当回事!

江西省湖口县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新春走基层)赏文物、寻“小龙” 游客涌入博物馆“拜年”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绚烂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